對大部分候選人來說,跳槽也是希望能有不錯的薪資。而對獵頭來說,能走到薪資談判這一步非常不容易,但也有很多case就夭折在這一步,功虧一簣。
一個offer最重要的談判點就是薪資,對此,咱想說:
薪資談判,就該穩!準!狠!
01 “穩”
1 全面了解客戶、候選人
首先,了解客戶企業
了解客戶企業是理所當然的。在職位開始的時候,要盡量多了解到客戶公司的薪資詳細情況,包括薪酬體系,薪資結構,激勵機制,福利政策等等。
一般來說,對于合作過或者有過成功案例的客戶,我們要了解是否有調整;但如果是新客戶,一定要跟HR去詳細溝通薪資構成以及內部層級。
比如:我們合作的職位是在哪個層級?大概的薪資范圍是多少?
一是便于我們按照他們能給到的范圍來搜尋目標人選,二是便于我們后期有足夠多的有利信息去說服候選人。如果該客戶的底薪不高,那么我們就可以考慮以激勵機制,福利政策等方式去吸引候選人。
其次,了解候選人
在跟目標候選人溝通的時候,要盡量詳細的去了解候選人目前的薪資構成情況,包括底薪,獎金(月度獎,季度獎,年終獎),補貼,福利政策等,有些候選人底薪比較低的,要盡量了解他每個月不同的獎金情況以及他最近一年的總收入情況。
而且提醒候選人是需要拿的出證據的薪資情況,以免他摻水分。當然,還要了解他對于工資的期望值,這點非常非常必要?。?!如果候選人的期望完全不合理,那就要使用其他小技巧了。
2 專業靠譜且穩重
第一,公平對待不偏袒
很多新顧問都容易犯一個錯誤:幫候選人爭取利益。這可能是人的本能,但無論原因是什么,偏袒候選人,很有可能讓客戶覺得你不專業,最終談判破裂,那一切都是白費力氣了。
所以,了解客戶公司能給出多少,候選人愿意接受多少,努力讓雙方達成共識,這樣多方共贏。
不偏袒任何一方不一定能讓雙方共贏,但過于偏袒一方必然會讓offer泡湯。
第二,暫緩推薦
如果候選人的薪資期望確實高出客戶預期,那我們可以暫緩推薦,或者跟客戶先電話溝通一下候選人的情況再推薦,給客戶一個心理準備,不至于質疑我們的工作能力。
通常做到以上這幾點,就為我們后期談薪資奠定了一個非常好的基礎,所謂知己知彼,百戰不殆。那么如果中間出現問題的話,那我們基本都能有把握了。
不必急于求成,適時斟酌,暫緩推薦也是一種選擇。
02 “準”
1 抓準需求和痛點
每位應聘者所看重的因素都是不一樣的,薪酬談判就要抓住對方最關注的需求點或薄弱點!
那么如何識別應聘者的需求點呢?
一方面可以從其離職原因來分析。這就是他在原公司不能得到滿足的部分,在面試時可以問對方對原公司最不滿意的地方。
比如薪酬福利、工作穩定性、鍛煉機會、工作權限、團隊氛圍、工作時間與地點、是否加班,甚至試用期長短等,都可能是應聘者所關注的。
另外應聘者的主動提問也是其關心之處。抓住這些需求點施加影響,作出適當的吸引舉措是很有效的。
比如有人很關注試用期的時間與薪酬,就可以采取縮短試用期、試用薪酬與轉正薪酬等同等方式,這很可能就贏得了人才的信任與青睞。
2 擴大吸引力
一般客戶給到的口頭offer很少會有改變的,但是如果這個offer沒有達到候選人的期望值,我們首先采取的行動是,盡量說服候選人接受,同時找到薪資以外的點去吸引候選人。
很多小白獵頭在薪酬協調時只為談薪而談薪,涉及的內容只與薪酬相關,這其實是很不明智的。
因為會讓候選人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薪酬上,而企業的很多核心價值點沒有被發掘與認識。
比如,行業趨勢,市場情況,客戶公司的口碑,發展平臺,上升空間,工作的穩定性,或者職位優勢等等,讓他往長遠的方向看,而不是看重眼前的利益。
如果他實在是看重錢,可以以客戶企業的激勵政策,獎金收入,補貼或者福利政策,漲薪制度等來吸引他。薪資會漲,先進去再說。
當然,有的候選人吃“軟”不吃“硬”,你跟他厘客觀利益他覺得你是在忽悠他。人都是情感的動物,所以在談判過程中可以軟硬兼施,特別是在薪酬談判進入僵局或應聘者猶豫不定的時候,感性的說服或許會起到催化劑的作用。
03 “狠”
1 一針見血
我們在打電話邀約候選人前來面試的溝通過程中,經常會有候選人開口就問薪資待遇是多少?一開始,這種直截了當而又略顯唐突的提問,總是會讓我與候選人的溝通陷入一小段尬聊的狀態。
開口就問薪資?什么情況?
對于這種候選人,基本上可以劃分為兩類:
一是,薪資結構比較簡單,同一地域同一崗位差別不大;二是,把薪資待遇看得很重,或者不太懂得求職禮儀。
面對第一種情況,直接告訴對方也無妨;第二種情況比較棘手,不過也可以干脆果斷地去處理。
比如,直接反問。
親愛的候選人,請問薪資待遇是您現在找工作最重要的考慮因素嗎?(嚴肅且認真但不失禮貌)
言下之意就是:您一上來就談薪資,這不合適呀。
聰明的候選人應該會領略這層含義,調整自己的表達方式。如果候選人不介意反而更直白的溝通,那你就可以乘機了解更多候選人的求職動機,確定薪資的重要性,為后續offer談判做準備。
2 降低期望
90%以上的候選人在提出薪酬時都會有上浮或夸大的成分,所以我們要確認準確,也要敢于質疑其薪酬信息的真實性。
所以,要適當給予應聘者心理壓力,降低其心理期望,讓對方務實理性的看待薪酬。
這是一場微妙的心理搏弈,誰掌握了更多信息,就獲得更多的主動權。
對于那些一上來就獅子大開口,薪資翻倍的候選人,我們一定要“當場打壓”,或進行予必要的提醒,告訴他這個期望完全是不合理的。
“一般跳一次槽的薪資漲幅在20%~30%之間,如果你實在要堅持這個薪資要求,我擔心客戶企業根本就不會給你這個面試的機會。”
如果他很看重這個機會,就會慎重考慮薪資的問題。
也有些候選人比較委婉,說薪資可以面議。那么他說的面議是指什么呢?
如果機會好,低于目前的薪資水平也可以接受?又或者是,低于多少不考慮?
這個一定要跟他確認好,即使不寫進簡歷,我們也要搞清楚心里留個底。
候選人是看重錢還是看重其他?多溝通就一定能感覺出來。
當競爭對手都被框死在薪資范圍里的時候,你要你掌握方法靈活運用,敢于突破嘗試,就可以輕松勝出!
一切的基礎在于信任,有信任才有真話,有真話才有機會。